活动预告 | 第四届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2023年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威尼斯人最新

活动预告 | 第四届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2023年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威尼斯人最新

more
您当前所在位置: 威尼斯人最新-24848威尼斯 > 学术交流 > 正文

活动预告 | 第四届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2023年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3-11-23点击量: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一直以来紧跟软件工程学术发展前沿,瞄准国家在基础软件、开源生态、工业软件、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同时为推动软件工程学科发展,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交流,西电软件工程学科近年来承办和发起了一系列软件相关领域内重要会议。2020年,成功承办第九届全国软件工程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讨会以及ccf大数据会议大数据赋能智能软件工程论坛;2021年,承办ccf中国软件大会、ccf国际服务科学学术会议,共同承办第六届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讨会;2022年,承办首届ccf中国开源大会等。自2017年以来,西电软件工程学科也发起了包括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之春”论坛、“学术之秋”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在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同期将举办第四届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论坛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主办,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市软件可信认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

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三届(2017、2019、2021),累计邀请到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海信集团、浪潮集团等软件工程学科优势高校和知名企业的3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交流讨论等形式,就软件工程领域理论、技术、应用及学科发展动态进行交流研讨。论坛吸引了国内软件工程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助力了软件工程学科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学科影响。

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由隶属于西电软件工程学科的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发起,已成功举办两届(2021、2022),旨在为软件工程相关领域青年学者搭建起一个交流与学术互动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与资源共享,也为西电及国内外软件工程相关领域内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前沿技术、碰撞思想火花的机遇。论坛先后邀请了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3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了软件工程领域学术与技术的新进展。论坛也吸引了国内外领域内师生和从业人员的广泛参与,通过在线形式参加的人数累计超过3000人,在领域内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四届软件工程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2023年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23年11月24日~25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举办。由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创新团队)和西安市软件可信认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安全攸关智能软件创新团队)联合承办。本届论坛在往届举办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论坛模式,以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校际学科科研团队的交流融通和资源共享为切入点,采用青年学者学术进展专题报告与团队组织建设论坛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展开,以更好地推进有组织的学科建设、有组织的科研和有组织的团队建设成果交流和共同发展。论坛邀请了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等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国内有代表性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和科研团队与学校软件工程学科相关团队一起进行交流和研讨。青年学者论坛将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带来学术前沿研究进展和成果分享;学科论坛中各团队带头人或代表将结合各自所在学校和学科特色,分享其所指导的团队在科研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引培、科研育人模式、国内校际合作、国际团队互动等主题进行成效经验分享和共同发展研讨。

一、论坛组织

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

承办: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软件可信认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二、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2023年11月24日~25日

会议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创新研究大楼(b101、a103会议厅)

视频直播地址:

https://www.xxpie.com/m/album?id=65573c7f35df1c2d2680eb18&source=qr_code&r=2925

图片直播地址:

https://www.xxpie.com/m/album?id=65573c6141338f44a3a9e686&source=share_link&r=7256

线上直播二维码:

  

视频直播                       图片直播

会议议程总览:

三、详细议程

 

四、青年学者论坛嘉宾简介

1.陈震鹏,北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报告题目:智能软件系统的公平性提升

报告摘要

公平性已经成为智能软件系统的重要需求。智能软件系统的不公平性可能对受保护群体造成不利,导致不道德、不可接受的后果,甚至可能给软件公司带来法律问题和经济损失。本报告将介绍陈震鹏博士在提升智能软件系统公平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提升智能软件系统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支持度和服务质量的公平性,以及提升智能软件系统在不同用户群体间的决策公平性。

报告人简介:

陈震鹏,北京大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研究员,合作导师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mark harman教授。2021年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梅宏院士和刘譞哲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万维网等。在icse、esec/fse、www、tosem等ccf-a类会议、期刊发表论文25篇,曾获www 2019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微软学者、ccf优博、北京市优博等荣誉。担任icse、ase、www、kdd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和tse、tosem、tweb等国际期刊审稿人,获评ase 2023杰出程序委员会成员、tosem杰出审稿人、tweb杰出审稿人等荣誉。

 

2.姚远,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

智能软件工程:归纳与演绎的博弈与协同

报告摘要

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正与传统软件工程领域深度融合,集中体现在智能化的软件工程技术与智能软件的工程化技术两个方面。本次报告将从机器学习所代表的归纳世界与传统软件技术所代表的演绎世界的博弈与协同角度出发,介绍团队在相关方向的近期工作。

报告人简介:

姚远,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近年来研究兴趣主要关注软件与智能的交叉领域,包括智能化软件工程技术与智能软件的工程化技术等。其研究工作获得了一系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支撑,并在华为等企业中转化落地。相关研究共发表了论文60余篇,包括icse、fse、ccs、s&p、iclr、neurips、kdd等相关领域的国际旗舰会议,工作受到了计算机业内权威媒体mit technology review报道。

3.陈碧欢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

伏羲:开源软件供应链风险分析与治理

报告摘要

开源软件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对于信创和软件产业、国民经济、国防与国家安全等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开源软件生态以及开源软件供应链日益复杂,开源软件也给软件产品带来了严峻的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维护风险。本报告将介绍开源软件供应链风险分析与治理平台“伏羲”,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伏羲”在高质量开源软件供应链知识(包括漏洞知识、许可证知识等)汇聚的基础上,利用一系列高精度程序分析技术(包括代码差异分析、调用图分析等)实现多种开源软件供应链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等)的分析与治理服务。

报告人简介:

陈碧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供应链、智能网联汽车、ai系统工程等。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多项企业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icse、fse、s&p、tse、tifs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并获得3次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fse2016、ase2018、ase2022)和2次ieee tcse杰出论文奖(icsme2020、saner2023)。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研制了开源风险治理平台伏羲(http://www.se.fudan.edu.cn/fuxi/)。

4.屈晟中科院软件所

报告题目:

“源图”: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实践

报告摘要

开源软件供应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是开源生态技术底座。本报告基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建设的“源图“开源软件供应链供应链平台,介绍开源生态亟需应对的与日俱增的安全风险,分享开源软件投毒检测、关键软件缺陷检测、开源软件供应链sbom 、智能安全漏洞管理等实践场景中的一些经验。

报告人简介:

屈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供应链研究工作。担任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负责人,中科傲来服务器操作系统负责人,openeuler社区首届用户委员会委员。作为项目骨干先后参与军委科技委、中科院c类先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在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供应链研究、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5.杨硕国防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

基于行为树技术的自主机器人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报告摘要

开放环境的动态性和未知性使自主机器人任务决策更趋复杂,给其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带来更多挑战,软件行为决策范式及软件架构设计也变得更加困难和低效。此报告旨在分析当前自主机器人软件在行为建模和架构设计面临的挑战,探讨行为树的建模方法和软构件技术在机器人软件领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并分享近期开展的机器人软件行为模式和软件架构相关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

杨硕,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主要研究兴趣是智能软件技术、机器人软件工程和机器人智能决策技术,主要研究复杂机器人软件系统的任务决策和高效构造问题。在软件学报、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icra、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letters、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s等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某科技协同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作为主任设计师承担多项软件工具的设计和研制任务,并主持学校青年自主科学基金项目。

6.葛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

领域软件系统的智能化协同建模研究

报告摘要:

智能化技术是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智能化方法如何支持大规模软件系统建模,解决协同建模的冲突并提升建模效率?如何用好领域知识最大程度复用模型资产?本报告汇报领域化软件建模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研究,探索大语言模型在模型驱动方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探讨软件建模中可能出现的智能协作需求及其解决途径。

报告人简介:

葛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法国图卢兹国立综合理工学院,2014-2015年法国cnrs-laas博士后,2015-2017在法国irt-saint exupéry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形式化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基础加强课题、北航-华为关键软件研究项目等。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形式化方法、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

7.李晴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

卫星计算场景下的资源调度与优化

报告摘要:

随着星载计算资源性能的提升和激光星间链路的问世,构建新一代卫星计算迎来了有利条件。卫星计算作为一种新场景下的计算模式,以卫星为计算核心,面向星载通信、遥感、控制等需求。卫星计算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重挑战,如星载资源异构性、服务单一僵化、网络动态性以及受限于天基环境的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低轨卫星星座的空间服务能力难以提升。本报告基于天算星座,深入探讨卫星计算的应用场景与独特挑战,并分享卫星计算场景下的服务部署与资源调度的研究。

报告人简介

李晴,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天算星座核心技术成员。从事边缘计算、卫星计算、资源调度与优化等方向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入选博新计划,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优秀博士奖、ieee edge 2021最佳论文奖等奖项。

8.徐梦炜北京邮电大学


报告题目:

大语言模型时代下的边缘智能系统

报告摘要

边缘智能技术是指将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部署到距离用户和数据源更近的边缘/端侧(智能手机、iot、可穿戴设备、边缘云等),以实现更好的可扩展性、隐私保护,以及低延时推理。但是,以llm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普遍存在参数量大、计算量大等特点,难以在资源受限的边缘侧高效部署。为此,相关领域的学者从硬件设计、系统构建、算法模型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在本次报告中,我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llm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在边缘设备上运行?作为系统研究人员,如何在llm掀起的ai浪潮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报告人简介:

徐梦炜,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人才引进),博士生导师。于北京大学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访问学者,普渡大学访问学者,acm sigmobile china 2021优博。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边缘计算和系统软件,近些年专注于边缘场景下的机器学习系统构建与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acm mobicom/mobisys/asplos/usenix atc/ieee tmc/软件学报等国内外顶级会议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百度松果基金等多个项目。

9.郑沛霖,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

智能合约缺陷检测研究

报告摘要: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智能合约数量、复杂性、承载价值的提升,智能合约的缺陷也逐渐增多并被攻击,智能合约缺陷的发现与检测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热点问题。本报告将介绍智能合约缺陷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社区发展,并从纵向和横向的两个研究思路出发,分别介绍两项基于符号执行的智能合约缺陷检测工作。

报告人简介:

郑沛霖,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可靠性。近年在icse、issta、jsac、tii等相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优秀博士奖、acm广州分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项。

五、团队及带头人或代表简介

1.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团队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由我国软件事业开拓者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家福教授创办,以推进计算机软件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使命,四十余年来求索未懈。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教授的带领下,在网构软件等面向开放网络环境的新型软件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支撑平台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所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ccf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创软件人才奖获得者等。

团队带头人:马晓星教授

马晓星,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主任(候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软件工程、软件自适应技术、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等。主持国家973/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创软件人才奖、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为第2、第4完成人)等。

2.复旦大学智能化软件工程研究团队(codewisdom

复旦大学智能化软件工程研究团队(暨codewisdom研究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青年副研究员2名、讲师1名、博士后2名。实验室长期从事软件工程方法、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软件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当前主要围绕数据驱动的软件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智能化系统中的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同时关注于国产基础软件以及智能汽车、智慧城市、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泛在计算软件系统。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近年来,实验室已经在icse、fse、issta、ase、cscw等软件工程领域著名国际会议,ieee/acm transactions等国际期刊,以及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获得icsm 2011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ase 2018/2021、icpc 2022)、ieee tcse杰出论文奖(icsme 2018/2019/2020、saner 2023)、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2018)。实验室与工业界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软件开发质量与效能分析、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软件供应链安全、程序分析与缺陷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进行了成功应用。

团队带头人:彭鑫教授

彭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开源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青工委主任,《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co-editor),《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学报》等期刊编委。2016年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泛在计算软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等。研究工作多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icsm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ieee tcse杰出论文奖等奖项。担任2022年与2023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hinasoft)组织委员会主席与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以及icse、fse、ase、issta等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带领复旦大学codewisdom研究团队开展软件智能化开发与运维以及软件供应链治理平台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多家大型企业进行了实践应用。

3.北京大学智能系统软件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软件研究团队在上世纪70年代由杨芙清院士所建立,近半个世纪以来,以杨芙清院士、梅宏院士作为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软件研究团队长期主动对接软件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承接重大任务,有组织地开展团队技术攻关,完成了我国软件发展历史上的多个首次突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获得了亚洲首个ieeetcse协同创新奖(synergyaward)。

近年来,北大团队致力于打造面向网构化、泛在化、智能化应用的“系统软件底座”,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系统软件方面形成了重要的积累和突破。团队在sosp、osdi、asplos、sigcomm、nsdi、icse、www等顶级学术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获得了www大会最佳论文奖(中国首次)、nsdi最佳论文奖、fast最佳论文奖、ieee云计算技术创新奖等;团队成员先后获得教育部青年科学奖、阿里青橙奖、ieee可扩展计算职业中期卓越研究成就奖等荣誉;培养的学生获得ccf优博、“微软学者”、ibm英才博士生计划等荣誉。

团队代表:刘譞哲 教授

刘譞哲,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副所长,acm杰出科学家。长期从事web服务、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软件的设计原理、度量评估和实现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在tosem、tse、icse、fse、www、sosp、nsdi等ccf a类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获顶级学术会议www 2019最佳论文奖、《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5年高影响力论文奖等10余次国际期刊/会议优秀论文荣誉,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任ieee tmc、acm tist、《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期刊编委,ieee icws/cloud/edge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智能软件研究中心团队

智能软件研究中心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时代软件的新理论模型和新构造方法,重点研究开源软件可靠供应链基础理论与实践,研发开源软件供应链基础设施平台“源图”,构建大规模开源软件知识图谱,实现大规模开源软件合规性分析、安全性分析、可维护性分析、供应链推荐、sbom 分析、跨生态软件分析、开源安全治理等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已在openeuler、openharmony等开源社区以及华为、阿里等企业落地应用。

团队带头人:武延军研究员

武延军,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现担任欧拉开源社区委员会副主席,openharmony项目tsc委员,开放原子基金会开源安全委员会主席,中电标协risc-v工委会轮值会长。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开源软件供应链与risc-v基础软件。

5.国防科技大学智能软件的软件工程研究团队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软件的软件工程研究团队主要面向自主、自适应、自管理等软件系统,研究支持此类复杂系统开发和运维的基础软件理论、关键软件技术和支撑软件平台,是国防科技大学复杂关键软件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之一。多年来研究团队始终致力于将自治计算、多智能体系统、自适应系统等研究方向与软件工程的交叉融合,关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聚焦于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以支持机器人软件系统的代码生成、软构件推荐、架构设计、开源大数据分析等。团队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军委科技委项目等的支持,先后研制了机器人软件开发平台autorobot、群体化学习平台learnerhub等,并投入实际应用。

团队带头人:毛新军教授

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首席教授,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首届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湖南省121人才计划,ccf教育专委副主任,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软件工程课程及虚拟教研室建设负责人;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教学教改和人才培养工作,感兴趣研究方向包括:群智软件工程、智能软件技术、多智能体系统等,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nsfc面向和重点、武器装备预研等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tse、icse、ase、ese、icsme、jsep、saner、icpc、jcst、中国科学、软件学报和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和会议上,获得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编著著作和教材6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关键软件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关键软件团队,依托复杂关键软件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北航软件工程研究所,重点研究安全关键软件系统开发方法、形式化验证技术、系统仿真验证方法,以及群体智能软件工程,研制云边端融合的安全关键操作系统及云平台,有效解决新架构下的软件研发及质量保障面临的性能和效率瓶颈问题。研制基于模型的服务化软件开发与运行平台,实现了群智协同建模,管理上万组件服务;研制基于开发者关联分析的群智协作平台,应用于东软集团等5家大型软件开发企业;研制基于模型的嵌入式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成功应用于25个重点型号装备试验鉴定,排除装备软件缺陷超12.6万个。与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华为等多家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技术中心),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支撑航空航天及重大系统中的关键软件研制与大型复杂系统软件试验鉴定,提升复杂安全关键软件质量和研制效率。

团队带头人:胡春明教授

胡春明,教授、博导。现任可信网络计算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北航软件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安全攸关软件开发与测试方法、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化软件开发方法研究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多粒度资源池化与管理调度”,863计划课题“资源调度与虚拟化关键技术”及核高基项目课题“**操作系统(北航分项)”等,在计算系统虚拟化与资源管理、云计算操作系统与智能调度、大图查询与增量算法及智能化软件开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突破了大规模数据中心在线/离线任务混合调度关键技术,提出基于资源超售的混合负载调度与拓扑感知在线作业性能保障方法支撑了阿里云伏羲调度系统研制。在tpds、sigmod、icde、vldb等领域顶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0余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第3)、一等奖1项(排名第3),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

7.北京邮电大学服务计算与星地融合团队

团队起源于上世纪末的北邮通信软件研究组,通过将先进软件理论与技术应用于通信网,在智能网系统、软交换系统、3g/4g/5g核心网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当前团队依托计算机学院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于:服务计算、边缘智能、操作系统、卫星计算、星地融合、卫星创新应用等,承担包括973课题、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项目1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团队带头人:王尚广教授

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服务计算、边缘计算、卫星计算及操作系统等。先后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目前担任ieee technical community on services computing主席、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编委等。

8.中山大学区块链与可信软件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区块链与可信软件研究团队由10余名教师及200余名学生组成,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区块链、智能软件、分布式系统、软件可靠性等。近年来,研究团队承担及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并开发了多个原型系统。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青年)、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获得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团队带头人:郑子彬教授

郑子彬,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ieee fellow、iet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区块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33,000次,h指数为86。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acm中国新星提名奖、ieee tcsvc rising star award、ccf服务计算专委会杰出青年奖、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icws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奖项;担任tosem、tsc、tvt、ojcs等期刊的副编辑;担任icss2022、ieee smds2021、blocksys2019、collaboratecom 2016等会议的general co-chair;担任icsoc2023、sc22019、iciot2018及iov2014等会议的pc co-chair。

六、主持人简介

1.李青山教授

李青山,教授,博导,ccf杰出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负责人;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术带头人。曾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一流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生院副院长、软件学院副院长。目前担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务委员,系统软件专委会执行委员,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大数据专委会执行委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软件体系结构、自适应软件演化、智能软件工程、开源软件、大数据智能化分析等方向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国防973项目课题、国防预研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0余项,在icse、esec/fse、《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ccf a类会议和软件工程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国防专利30余项,牵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主持/参与7项全国重大教育改革课题项目及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软件工程课程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

2.田聪教授

 

田聪,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现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和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安市软件可信认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可信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系统软件开发与可信保障、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与质量保障等,解决了基于区间的命题时序逻辑的判定难题,提出了高效的程序验证状态空间缩减方法,研制了国产自主可控安全攸关软件资源共享和协同验证平台msv,在理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顶尖期刊和会议(tosem, tse, lics, icse, fse, ase, tcad, ijcai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成果应用于探月工程三期控制软件等软件的研制中,为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3.李瑞教授

李瑞,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负责人,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援青博士服务团团长(挂职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智能感知、物联网与智能化系统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获科研奖励3项。

4.王小兵 副教授

王小兵,副教授,博导,ccf高级会员,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计算机拔尖班学生培养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形式化方法,应用领域为数据库内核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形式化验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华为鲲鹏众智计划项目3项。在《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formal aspects of computing》、《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软件学报》、《信息安全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成果已在opengauss等开源社区以及华为等企业落地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在线课程奖励计划,华为高斯传道授业杰出贡献奖,鲲鹏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等人才培养奖励。

七、承办单位简介

1.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和学校国家“双一流”学科之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体系结构与领域软件工程学科方向,致力于智能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自主可控系统研发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自2020年11月正式认定以来,实验室围绕软件工程学科内涵,以智能的软件工程和智能软件的工程两大方向为研究内容,具体包括动态复杂环境软件开发与运维智能化技术、知识驱动的认知计算理论与智能交互技术、复杂自然场景下智能感知方法与系统,以及“智能软件 x”前沿交叉研究及领域应用等。围绕以上方向,实验室开展了针对空间飞行器控制软件在轨自适应演化、国产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航空航天开源软件供应链基础设施、大规模网络化软件优化机制等国产自主智能软件的科研攻关。实验室于2021年在市科技局重点实验室中期考核中获优秀,依托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入选2022年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实验室承研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技术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与中科院软件所、中电集团、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华为、腾讯、阿里、中兴等研究所和企业开展的项目超过100项,在软件工程及相关交叉领域发表知名期刊和会议论文超过300篇,授权和转化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100余项,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并获得了包括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

2.西安市软件可信认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软件可信认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基础软件可信保障研究方向,建立了以自有msvl语言编译系统、投影时序逻辑统一程序验证方法和抽象精化方法为核心的大规模基础软件系统编译与可信性验证理论体系,系统地提出了芯片设计软件的开发与验证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控可控msv编译平台、面向航天嵌入式控制系统正确性保障的“安全攸关软件资源共享和协同验证平台”和面向通用fpga/asic芯片设计开发的高效可信eda软件平台“信芯-国产高可信数字芯片设计验证平台”,并在航天五院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集成环境spacedep、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月地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控制软件、北斗卫星导航的指挥调度芯片等多款航天和工业级芯片的可信性保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实验室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包括ccf a类期刊会议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美国专利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

上一篇:大师总师进校园 | 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师生座谈会预告
下一篇: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教育部“101计划”软件工程课程核心师资培训会
网站地图